關於陶瓷土

傳統陶瓷以特定黏土為材料,其主要成份為矽酸鹽類礦物如高嶺土、長石、石英等礦物經自然風化、沈積而形成,過程亦參雜入部份金屬氧化物或是有機物質,由於各陶瓷土產地的成礦條件差異因此形成的黏土成份比例、色澤,以及燒結溫度乃至於成品的收縮性與透水性等皆有所差異,陶瓷土的供應商在取得土礦生料後依據需求混入適當配料,再經過混合、研磨、練土等步驟處理成可用來塑型創作的陶瓷土,下圖為預先處理完成可用於創作的陶瓷土糕。讓我們來認識陶瓷土的特性吧!

陶瓷土中主要成份如下:

  • 高嶺土 - 陶瓷土的主要成份,化學成份為含水鋁矽酸鹽,為高嶺石經由風化或是人工研磨碾碎而得,潮濕狀態呈白色軟泥狀具可塑性
  • 長石 - 化學成份為鉀、鈉、鈣等鋁矽酸鹽水合結晶,其中鉀長石、鈉長石在陶瓷土中作為助熔劑使用,長石的比例會影響陶瓷燒結溫度
  • 石英與熟料 - 在塑型至燒製過程中幾乎不會有體積變化,可降低收縮性並增加強度
  • 其他 - 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鐵、氧化錳則會改變陶瓷土的色澤,有機物質會增加土的塑性等

陶瓷土在潮濕狀態下具塑性,可經由手捏、拉坯、陶板、注漿、土條等方式成型,成型後待乾燥至皮革硬度時可雕、刮以修飾土坯,至完全乾燥後可打磨修整。在塑型過程中同時須謹慎控制土濕度,乾溼落差大或水分過多的土坯於乾燥過程易發生乾裂現象,待土坯完全乾燥之後方可進行燒製,若將未完全乾燥土坯置入窯中,窯溫升溫過程中水分蒸發為蒸氣體積膨脹達1500多倍,將使得作品本身損毀甚至造成窯爐破壞,因此務必留意勿將未乾燥的作品放置入窯中。

生坯於窯中加熱至攝氏 860 °C 時其中長石成份開始活躍反應,溫度提昇至 950 °C  陶瓷開始部份瓷化隨溫度升高瓷化程度也隨之增加,亦即硬度增高透水性降低,每種土都有最適當的燒結溫度當燒製至此溫度時土坯尚不致熔化變形且有最佳的瓷化程度。燒成後可輕敲坯體檢查其聲音是否清脆,若聲響清脆則表示陶瓷品質較佳,若有聲響悶沉或有其他異音則表示品質不佳存在瑕疵。看似平凡的黏土實際上包含諸多複雜的細節,而這些細節也都關係著陶瓷成品最終的表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